可以说,这个故事,表面讲的是卓玄青如何破除鹦鹉幻象,实则讲的是百姓们被贪官污吏们和最高统治者盘剥,最后奋起反抗推翻暴政的故事。
贪官污吏们掠夺走百姓的东西,百姓们找他们讨要。贪官污吏们二话不说就要将百姓们拷打审问。
百姓们据理力争,贪官污吏们却让百姓们自证。
而百姓让贪官污吏们自证时,贪官污吏们既暴怒百姓质疑他们的权威,更是搬出他们的权力来源——最高统治者皇帝来压住百姓。
可当百姓又质疑最高统治者时,贪官污吏们深感这不是一般的刁民,必须重拳出击,彻底废了他们的思想。
百姓们再不愿忍受,揭竿而起,贪官污吏们便造谣污蔑他们,妄图在舆论上打败他们。
此时,唯有彻底诉诸武力,才能彻底打败这些贪官污吏,推翻暴政。
这个故事,是否也在隐喻着后面袁县,卓玄青、小龙女辅助景甄花、顾流言,要夺回袁家剥夺的百姓的财富财物和人口,袁家反过来污蔑卓玄青一行人,煽动其他不知情的百姓攻击他们,最后卓玄青一行彻底推翻袁家?
以上均为个人不成熟猜测,聊为大家谈笑。
10、在被小龙女的真言开悟后,卓玄青自己的黯然销魂掌功力也得到了提升。
他明白要时时刻刻保持心静,不为外物所扰,不因“鹦鹉们的指责”而忘记自己是谁,忘记自己该做什么。
见识各种名利权情,但始终不坠入诱惑之中,保持清醒,才能真正不被幻象困住。
可以说,在刺猬和鹦鹉的轮流多番攻势后,卓玄青终于修心有成。
在此看来,杨过算出卓玄青要拜会小龙女,继承他的衣钵传承,也是因为卓玄青本就有慧根、能开悟,绝非杨过随意指点一人便收为徒。
11、在刺猬和鹦鹉之后,前行路上仍有各种坎坷,让人十分疲惫。可见修心之路漫漫,绝不是过了前面两轮幻象就能真正修心成功的。
而两人来到“奇花异草,珍果飘香”的新的幻象境界后,连小龙女都神色凝重,可见这方幻象应该就是最终的试炼,也是最厉害的试炼。
卓玄青想到看似是自己在保护师娘,实则是师娘在保护自己。其实倒也不必这么想,毕竟小龙女是阵道传人,破解幻象本就是她的拿手本事,拿到玉灵阵匙也是属于她的使命,甚至这一次历练也是她的主场。
对于卓玄青来说,能在小龙女的指导下不断修心,这本就是对自己的巨大提升,也是为之后自己能够真正保护小龙女做好铺垫。
12、这个奇妙幻境之中,促织和绿蛙不合时节、鲤鱼能在树枝间游弋、山羊能读刻文。
种种一切都告诉卓玄青这不是现实,而是幻境。
可这个幻境和之前幻境不同的是,之前的幻境是幻境制造者绝不想让人发现那是幻境,希望人在幻境中迷失。而这个幻境却是明明白白告诉你这是幻境,而鸟兽虫鱼在这个幻境里还有一种奇特的、不可思议的和谐感。
有些是幻象、有些是真实的情景,更让卓玄青分不出何为真何为假。
到了石洞口,有各种鸟兽虫鱼守护着透着霞光的洞口,这个山洞里应是藏着巨大的隐秘,能让这些鸟兽虫鱼甘愿守护,为之抗争。
最后,从洞里走出一个道童,嘴里吟着:“广莫之野,仿徨无立,大道机缘,安知困苦?”
这句话出自《逍遥游》。
原文: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150,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译文如下: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家把它叫做臭椿;它那树干上有许多赘瘤,不合绳墨,它那枝杈弯弯曲曲,不合规矩。它长在路边,木匠都不看它一眼。现在你说的那段话,大而没有用,大家都不相信。”庄子说:“你难道没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屈身伏在那里,等待捕捉来来往往的小动物;它捉小动物时东跳西跃,不避高下;但是一踏中捕兽的机关陷阱,就死在网中。再看那牦牛,它大如天边的云;这可以说够大的了,但是却不能捕鼠。现在你有一棵大树,担忧它没有用处,为什么不把它种在虚无之乡,广阔无边的原野,随意地徘徊在它的旁边,逍遥自在地躺在它的下面;这样大树就不会遭到斧头的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伤害它。它没有什么用处,又哪里会有什么困苦呢?”
个人没怎么解读过道家或是庄周的作品,也算不上文学爱好者,对于这种高深莫测的文章,只能试着谈谈个人浅见,为诸君笑耳。
这个故事其实也不是难懂,前文讲惠子有种出大葫芦,但质地太脆无法提举盛水、切开当瓢却又大而平浅无法容纳东西。惠子觉得这个葫芦没用就把它砸了。
庄子就说你是真不善于使用大的物件,然后举了个同样是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有人靠它得到封赏,有人却只会用于漂洗丝絮的故事。接着说惠子可以把这个大葫芦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不该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
于是惠子说我这棵大树大却没有用,你说该怎么办?
这边有了庄子下面的回答。
而道童所说的,广阔的原野,徘徊在那里而不站立,大道的机缘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既然这棵大树本就没什么用,不值得人砍伐,那就把它种在广袤的原野上,人逍遥自在地躺在下面,反正它没什么用,自然也不用担心遭遇什么困苦。
道童此言,是否就是在提醒卓玄青,甚至是提醒卓玄青和小龙女,大道机缘,并不是要用什么,要求什么。无欲无求,在探索大道机缘的路上,就不会有欲和求带来的困苦?
正是有了欲望,才会有欲望带来的困苦。
如果没有欲望,正如不想着如何利用大树,种在那里,人逍遥地躺在树下,又怎么会困扰于大树的用处呢?
人躺在树下,这本身不就是有所用,却无所求么。
是否在说,没有欲望,没有所求,反而能得到“躺于树下”的舒适,而没有思索“如何用树”的苦恼?
卓玄青这一路来,见识到司徒衰因对小龙女的欲望自食恶果,儿子司徒衰身死,自己奄奄一息;自己也因为对小龙女的欲望差点被幻境杀死。
这些欲望着实为害卓玄青不浅。
那探求大道,难道就不是欲望了?
拿到玉灵阵匙,难道就不是欲望了?
小龙女难道就没有欲望了?
是否到现在,小龙女也算不上真正的阵道传人,能获得大道机缘呢?
毕竟她也有心底的欲望。
道童何人?我想大约也是幻象,可能就是玉灵阵匙本身制造的幻象。
而接下来,破解这最后的、最考验人心的幻象,卓玄青大约是不够格的,可能得要小龙女亲自出手了。
道童究竟想表达什么?这个幻象又在考验什么?卓玄青和小龙女该如何破解这个幻象?
一切都交付下一章吧。
可以说,下一章就破解野狐岭幻象的核心章节了。
非常期待下一章!
笔落至此,较动笔时已三个小时,除查阅文中所引《道德经》和《逍遥游》原文及译文外,一气呵成写完。其中定有诸多不足,可能所解不足作者想表达之十一,还望诸位海涵。只一家之言,诉说己见罢了!
感谢作者呈现给读者文学性和哲理性如此强的作品,值得挖掘点实在太多。反复细细品味,也无法尽品其味。
最后的最后,还是希望作者能够稳定一个更新频率,最好以两周一更为宜。
我自知红大是慢工出细活的风格,本作又是为爱发电,且内容深奥,蕴涵深厚,要写出一章实在是花费大量精力。读者更无权要求作者多快更新一章。
然一个相对稳定的更新频率对作者和读者来说都算是相对舒适的节奏,读者每两周末都会抱有很大的期待,更新期间也会反复咀嚼上一章内容,细细品读,作者也能督促激励自己稳定创作更新,保证一个相对热情高涨的创作状态。
若无明确的更新频率,读者无法按时欣赏佳作,期待作空总有遗憾空虚之感,作者更新速率过慢,也恐因外事导致作品内容不得不适当删减、甚至最后断更,成大遗憾。
以上皆个人愚见。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剧情!静待精彩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