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印巴双方防空能力究竟几何

257222 2025-5-10 11:56

印巴双方防空能力究竟几何

当地时间5月7日凌晨,印度空军对巴基斯坦9处地点发动空袭,印巴局势骤然升级。印度方面声称,对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主义设施”进行了打击。巴基斯坦方面则宣布,“出于自卫”击落了5架印度战斗机。随着双方局势的持续升温,巴基斯坦开始显露出在空中作战领域的较大优势,而这也引发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印巴双方的防空能力究竟几何?巴基斯坦又能通过空中作战力量对印度构成威胁?
一、印度

1.野战防空作战能力短缺

印度缺乏足够的野战防空系统,这一点是世界公认的。从编制上讲,印度防空力量其实目前由“印度陆军防空兵团”和“印度空军防空导弹部队”两个军种下辖的兵种部队组成。主要武器装备五花八门,但仍以上世纪70、80年代的苏制装备为主。直到最近几年,印度才通过自身“左右逢源”的国际军贸优势从以色列、美国等国购买了一些新的防空导弹系统。

从规模数量来看,印度防空兵团下辖的防空旅、团数量众多编制规模很大,但从装备来说,还是上世纪70、80年代及以前的老式装备唱主角,无论是防空高炮还是防空导弹,性能都比较落后,且欠缺类似“道尔”的中低空自行式防空导弹系统。一旦爆发高烈度战争,恐怕难以有效抗击高强度空中兵器的持续空袭,印军地面部队缺少防空保护伞,会暴露在空中火力袭击下,造成异常惨重的损失。此外,机动性差,自行高炮少,是印度防空兵部队的软肋。野战防空不能做到自行化,就意味着很难伴随掩护行进中的机械化野战部队,这是很大的弱点。不过考虑到印度陆军目前其他装备的机械化水平也很低,大部分山地旅和步兵师还要依靠汽车摩托化开进,防空兵机动能力差也就不难理解了。

2.空军防空能力同样堪忧

目前印度空军防空导弹的问题还是两个字,落后。印度防空系统中,防空导弹大多从俄罗斯采购,属世界第二代和第三代防空导弹水平,具有对付上个世纪空袭目标的能力。但对当前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具有高机动性、隐身能力强的空中目标其作战能力有限。其列装的S-300防空导弹,最大射程100千米,目前印度至少拥有S-300防空导弹6套及其兄弟型号安泰-2500防空导弹数十套,总体来说数量较少,担负部分要点防空都尚且无法覆盖,更无法兼顾野战防空。这也是目前印度此前急于加快S-400采购进度的原因之一。至于印度自己的“阿卡什”防空导弹,印度陆军抗拒最为激烈,目前仅象征性采购,尚未成军部署。空军防空导弹部队勉为其难少量购买,但列装也很少,装备可靠性也很低。拉到前线去,恐怕更多是出于政治作秀。

3.反导体系完成搭建,但综合能力仍有不足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印度制定了反导系统的体系性发展规划,采取“两步走”战略、共发展5种型号的拦截弹,逐步生成和提供导弹防御能力。而作为当前世界为数不多的拥有反导装备的国家之一,印度在作战体系、近程反导能力方面颇具特色优势。

一是完整构建了反导体系。要实现对来袭导弹的拦截,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拦截系统是“拳头”,预警系统是“眼睛”,指控系统是“大脑”。经过20多年发展,印度反导体系的三大系统已经完整构建。

在预警系统方面,从发展反导体系伊始,印度就积极从国外引进先进远程雷达。2001年10月,印度正式向以色列提出购买2套EL/M-2080陆基“绿松”预警雷达;2022年,从以色列引进了7套海基“巴拉克”预警雷达;2008年,又从以色列引进3架“费尔康”预警机,首次形成了陆海空“三位一体”的预警体系。

二是近程反导能力相对较强。印度反导规划第一阶段历经近20年发展,研发出“先进防空导弹” “大地防御系统”高低搭配型反导系统,从技术参数看,对射程1000千米以内的近程导弹、火箭弹具有相对较强的拦截能力。“先进防空导弹”使用切尖三角形的主弹翼和尾舵,飞行速度4~6马赫,采用塔塔公司的8×8卡,机动速度快,整体性能上与以色列“箭”-2拦截弹水平相似。“大地防御系统”既能在大气层内也能在大气层外通过动能撞击进行拦截,整体性能可能达到以色列“箭”-3拦截弹水平水平(印度声称达到美国“萨德”拦截弹水平)。

三是前沿技术运用不够。反导技术属于军事高科技技术,背后反映的是整体科技实力和军工制造水平。印度采取了引进与自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但目前对核心技术掌握不够,例如印度防务研究所主任桑塔南曾透露,拦截导弹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陀螺仪等关键零件在印度无法生产,这导致印度反导系统整体水平不高。

在预测探测方面,因缺乏天基预警系统,反应时间被大大缩短,且几乎无法拦截射程超过5000千米的导弹;最先进的陆基“剑鱼”雷达仍为频率较低的L波段雷达,探测距离只有800千米,没有X、C波段雷达;只掌握热发射技术,导弹维护保养难度大、生存能力相对低;火箭推进剂较为落后,仅相当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未掌握丁羟推进剂等高性能燃料;拦截方式为破片杀伤,尚不具备直接碰撞杀伤能力。这些表明,印度不仅持续提升中近程反导能力困难重重,要形成对远程、洲际导弹的拦截能力,更是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克服各种困难。

二、巴基斯坦

1.“中国制造”撑起巴基斯坦防空能力

巴基斯坦空军通过整合中国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显著提升了其空中防御能力。中国提供的FD-2000、HQ-16FE和HQ-9BE地对空导弹系统,不仅形成了多层次、体系化的防空网络,还通过与空军战斗机和预警机的跨域互联互通,构建了高效协同的防御架构。这种综合防空能力正在改变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成为印度空军挥之不去的“噩梦”。

巴基斯坦的防空体系依托中国技术,形成了从短程到远程的立体防御网络,覆盖多种空中威胁,包括战斗机、巡航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

FD-2000是巴基斯坦远程防空的核心支柱,射程对飞机达125公里,对巡航导弹达25公里。其配备的无源相控阵雷达具备强大的探测能力,可同时跟踪多个目标,并通过惯性导航、数据链更新和终端主动雷达寻的制导实现精准拦截。FD-2000尤其擅长应对低空巡航导弹等威胁,与西方爱国者PAC-3相比,成本更低且性能具有竞争力。

中程防空支柱HQ-16FE作为中程防空系统,射程覆盖25至160公里,拦截高度高达27公里。其主动扫描相控阵雷达可跟踪12个目标并同时打击8个目标,弥补了短程防空系统与远程FD-2000之间的差距。HQ-16FE的双模式半主动/主动雷达寻的导引头,使其能够灵活应对战斗机和巡航导弹等多种威胁。

战略级防空利器HQ-9BE是HQ-9系列的升级版,射程对飞机高达260公里,对战术弹道导弹达25公里。其JSG-400目标识别雷达和JPG-600监视雷达优化了弹道导弹拦截能力,同时能低至20米高度拦截巡航导弹。相比FD-2000,HQ-9BE整合了电子对抗措施和诱饵车辆,大幅提升了抗电子战能力,成为巴基斯坦区域拒止战略的基石。

这种多层次体系通过短程、中程和远程系统的协同,构建了从低空到高空、从近距到远距的全方位防御网,确保巴基斯坦领空面对印度多样化的空中威胁时具备强大的生存能力。

2.防空能力呈现体系化、网络化,但覆盖度仍有一定不足

相比印度军队的五花八门武器系统,巴基斯坦防空体系的真正优势在于其与空军战斗机和预警机的跨域互联互通,形成了高度协同的网络化作战能力。通过先进的指挥与控制(C2)系统,防空导弹、战斗机和预警机实现了实时数据共享和联合火力分配。这种体系化作战模式赋予了巴基斯坦以下关键优势:

全域态势感知巴基斯坦的ZDK-03预警机和地面雷达网络与FD-2000、HQ-16FE、HQ-9BE的雷达系统无缝集成,构建了覆盖数百公里的统一态势感知网络,共同为防空体系提供360度无死角的威胁监测。例如,预警机可将远距离目标数据传输给HQ-9BE进行远程拦截,或引导JF-17执行近距空战。这种“指哪打哪”的能力极大提升了作战效率,迫使印度空军在制定进攻策略时更加谨慎。

但另一方面,由于预警机与地面雷达覆盖范围仍有一定不足,难以实现全天候、全空域覆盖,因此在某些时段或区域会出现防空漏洞,无法及时发现所有来袭目标。同时印度可能运用电子干扰手段,压制巴方防空系统的雷达效能 ,例如使用以色列提供的电子战设备,干扰防空系统的目标识别与锁定,降低其拦截成功率。另外,由于印度近年来正大力推动 “多域作战” 策略,一旦印军结合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无人机等多类型武器发起饱和攻击 ,目标超出巴方防空系统同时跟踪与拦截能力上限,其仍可对巴基斯坦目标构成较大威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印巴双方防空能力究竟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