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十年前的今天至少有1016人被德国纳粹屠杀,其中大部分是波兰人。
1945年4月13日,战争结束前几周,在德国党卫军指挥下,德国人民冲锋队、希特勒青年团和当地消防员“清空”了一列火车主要载有波兰奴工的火车,这些奴工从米特尔堡-多拉集中营和汉诺威-斯托肯集中营被转移而来。
他们命令这些奴隶工人进入一个大谷仓——伊森施尼伯谷仓,并纵火焚烧。该谷仓是有围墙的瓦顶谷仓。在将这些人赶入谷仓后,党卫军点燃了铺在谷仓地面的秸秆。
谷仓内的奴工们两次踩灭火苗,但当党卫军第3次点火后,谷仓内迅速燃起熊熊烈焰,可能是引燃了党卫军事前在秸秆上浇的汽油,也可能是因为这座谷仓早前当过油库。
大火燃起来后,被关在谷仓内的集中营囚犯在慌乱中试图冲出大门或从小窗中爬出,守在外面的党卫军立即朝他们开火。100多人用机枪和反坦克火箭弹向谷仓开火,士兵中有德国国防军、武装党卫军、人民冲锋队队员,还有25名来自不同集中营的身穿看守制服的囚犯协管员。
大屠杀持续到深夜。谷仓最终被烧尽,无数烧焦的尸体散布其间。因为温度没有高到将尸体烧成灰的地步,所以遇难者的尸体仍然能够被清点出来,尽管很多尸体已经无法辨认身份。
一天后,美国第102步兵师抵达该地区,发现了11名幸存者:7名波兰人、3名俄罗斯人和1名法国人。
1945年4月25日,美国上校乔治·林奇在加德勒根向被迫埋葬死者的德国公民发表讲话时说:“有人会说纳粹应对这起罪行负责,也有人会指责盖世太保。但责任不在于他们,而在于德国人民。”
受害者家属从未收到德国政府的任何赔偿,许多受害者的身份也无法确认,因为他们的财物被没收,尸体被烧得面目全非。
1966至1971年,民主德国在惨案现场设立了纪念馆。但这场大屠杀的主要负责人逃脱了。下达屠杀命令的是党卫军中校格哈德·蒂勒,他在战后设法以假身份生活,并在科隆博览会(德国著名的国际贸易展览会)担任部门主管,他已更名为格哈德·林德曼,在杜塞尔多夫活到85岁才死。
尽管马格德堡和格廷根的检察院在上世纪60年代对格哈德·蒂勒展开了调查,但他的妻子罗斯玛丽在1970年接受问询时称,“从1945年4月14日起就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丈夫——也就是是大屠杀的次日。
更多的人认为,让格哈德·蒂勒能够逃脱审判的最大因素是冷战。
加德勒根大屠杀的大多数受害者是波兰人,还有许多俄罗斯人、法国人、比利时人、乌克兰人、捷克人和匈牙利人也在大屠杀中丧生。